通訊

《如果這世界消失了盼望 倖存者以西結的八個人生歷練》

作者:葉希賢

有一句諺語為:「歷史雖然不會重演,但相似的事件卻重複地發生。」

這句話套用於昔日以色列人被擄的時期和今天後疫症時代的對比,實在切中要點――不同的文化及處境,相似的失落盼望的景況。

先知以西結所身處的被擄巴比倫的時代,以色列在政治和宗教系統上都極其崩壞。以西結書一方面勾勒出這場被擄災難的成因,另一方面也描繪出危機所帶來的復興盼望。先知多次藉著引述耶路撒冷居民和被擄群體的說話,來反映被擄到巴比倫和耶路撒冷淪陷被毀的災難在他們內心所引起的深層不安。那些曾經主宰猶大命運的領袖、社會上的精英,被巴比倫人毅然流放到偏遠之地,被矮化成巴比倫社會的草根階層和邊緣群體;連帶他們的信仰和世界觀亦有可能因為被擄到遠離以色列的他方,而被巴比倫的風俗及文化所同化。

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聖經科)葉希賢博士把近年撰寫有關以西結書的講章,包括於2020年起在中神及不同教會或機構的分享,連同於2023年12月在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冬令會的講道,加以修訂整理,寫成了這本新書。在研究和撰寫的過程中,他深深地體會到以西結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縱使面對被擄所帶來的各種掙扎和困難,他仍然執着地宣講上主的說話及順從祂的吩咐。以西結對上主的忠心與順服,是源於他不斷地經歷上主的同在和信實。

對於今天正面對後疫症時代的轉變中的我們,以西結絕對是一個楷模和典範,讓我們反思應該如何面對那些好像被擄般所帶來的生活模式、價值觀念的改變,以及隨之而來所產生對將來的憂慮。

本書透過八篇以「被擄倖存者經歷神」為主題的文章,涉獵以西結書中一些片段及故事,呈現以西結和以色列家在八個不一樣的處境中如何經歷神。盼望藉著書中的分享,讓讀者們在面對轉變所帶來的掙扎和困難中,能同樣經歷滿有恩典和盼望的神。

危機,或會帶來復興的盼望?

文:馮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