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

在這地品嚐咖啡恩

喝咖啡是一門學問,需要慢慢地去品嚐由開始、中段、餘韻所帶出的不同味覺感受。

忙碌的生活也需要一點「慢」來調和。你若不從繁忙日常中減速,便無法細味上帝的恩典,無法察看上帝在你身上的奇妙作為。

召命
不同品種的咖啡豆有著不同的味道,不同程度的烘炒過程更使之呈現出不同的特殊風味。就好像上帝賦予各人不同的恩賜和才能,造就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本業為咖啡師的Jerry早有服事的召命,夢想是在鬧市中開闢一個能讓人放慢下來的地方,提供一片喘息的空間。

有了夢想,也需要有同行者的支持方會成事。The Site創辦人團隊共有六個人,都是深恩浸信會的會友。除了Jerry和傳道人阿Man,當中還有來自室內設計、會計、PR等行業的弟兄姊妹,匯集起來的恩賜剛好成為一個「齊腳」的經營團隊;而店名則源自一句歌詞「願這地成就祢的旨意」。「先有中文名字『這地』,才有英文店名The Site 。」阿Man說。

地舖是一個連繫街坊的好地方,店主們的心思盡在細節裡,例如將店面縮入少許,在門外設一個小空間,讓路過的街坊可以歇一歇。在夏天炎熱的日子,店主更會在門口放一些涼茶。

服事
開業之初,曾經有一個即將考DSE的學生,因為沒地方溫習,於是來The Site逗留很久。阿Man笑說:「後來大家熟絡了,她甚至在我們關店後來溫習。」曾經有一位媽媽級的常客因為兒子考不上心儀的學校,感到十分沮喪,向他們傾訴;也有些客人會分享他們最近轉了新工等生活近況。在這地,充滿著許多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上演著許多生命碰撞的小故事。

他們認識一位曾嘗試自殺的朋友,被上帝救回生命,遂在某個星期日晚上為他和家人舉辦一場慶祝會。這事以後,他們萌生服事更多有需要群體的念頭。「逢星期日晚我們不做生意,預留這個時段專作服
事。我們舉辦過團年飯及長者生日會,他們都很期待在特別日子『食西餐』;試過為病患者及家族預備聚餐,為他們打氣;也招待過一班孟加拉婦女吃飯,記得在飯局結束後,她們很想進廚房幫忙洗碗,因為她們一向擔當服事人的角色,故很不習慣被人服事。我告訴她們:『彼此相愛就是你既去服事人,也有機會被人服事。』」

The Site也有聯絡教會及機構,做一些與長者或基層家庭慶祝節日等服事;並且在機構的穿針引線下,成為了無家者協會的社區伙伴,逢星期四為他們製作飯盒,送往深水埗派發給有需要的人。許多瑣碎而難忘的服事片段,混合出The Site這兩年來的回憶之味。

堅持
在市道不景氣下,沒有收取任何奉獻,沒有任何資助,以自負盈虧的模式經營了兩年多,全因一份堅持——堅持與客人建立關係,堅持重視食物質素。「記得陳恩明牧師第一次來訪時勉勵我們說:『如果一間餐廳標榜由基督徒經營,但食物質素不行的話,即使是弟兄姊妹也很難再光顧。』所以我想這也是我們能持守經營的一大原因――我們能保持令顧客滿意的食物質素。」

他們還堅持要用自負盈虧下所賺得的錢,用於服事工作,「我們的服事是不收取任何金錢回報的,甚至有教會曾經放下奉獻,我們要追出去還給對方。我們將這一切看為是神的恩典,當我們的經營漸趨穩定時,便會思想可否再多做一點,去實踐我們服事的夢?」

於是他們嘗試舉辦「Alpha Course Fine Dining 」,作為「試水溫」之舉。課程結束後,他們再進一步思考能夠為這些弟兄姊妹做些什麼,便開始嘗試舉行每月一次的星期日崇拜。「這些弟兄姊妹都是基於種種原因而對教會卻步或離開教會,但又不想放棄信仰、很想參與敬拜;也有一些是未能適應教會文化的慕道者。」

「我們這裡的聚會設定是,提供一個較中間的門檻,讓人遇見上帝。」第三次的The Site崇拜已經令小小的地方座無虛席,參加者甚至在崇拜結束後也聊到不願離開。「我們並非要在這裡創立堂會,只是希望這地能成為一個座落於社區的教會,在這裡實現教會的本質,讓人踏進這裡,也能與上帝相遇。」

新事
The Site滿兩歲了,業務與員工都穩定下來,於是上帝又激發他們做「新事」,在兩個舖位之隔開設米線店。

「記得曾經有個星期日,我們服事一群年長的清潔工及露宿者,由於我們所經營的是咖啡店,那次也理所當然地煮西餐,沒想到竟不合公公婆婆的口味:『為什麼菜是冷的? 』、『牛扒是生的? 』、『飯怎麼那麼硬的? 』,讓我們深切地了解到他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這次經驗讓Jerry明白到體貼服事對象的習慣和需要、做到真正的易地而處,對事奉者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經歷及成長。

與The Site截然不同,即將開業的米線店會走平民化路線。「始終咖啡店無論在定價或氛圍上,都會令基層街坊有點兒卻步,因此我們想開一間無論定價或店面都比較『貼地』的食店。至於這個新地方能怎樣做新事、服事人,我們會繼續摸著石頭過河,看看上帝帶領我們怎樣使用這個地方。」

文:Priscilla
攝影:H.H